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请将“探照灯好书”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探照灯好书
6月入围翻译非虚构和诗歌散文书单
探照灯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主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由资深媒体人张英、阅读推广人刘羿含等人发起成立,经过二十六位评委专业审读,每月评出10个月度好书分类榜单,在出版界、传媒界有一定影响。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5年6月入围的翻译非虚构和诗歌散文佳作(传记、非虚构、散文、随笔、诗歌),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QQ阅读

翻译 | 非虚构
《我的阿尔茨海默母亲》
[日]斋藤正彦 著
童桢清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未读
2025年4月
提名评委:张菁
内容简介: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她所记录下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母亲过世后,作为痴呆症专家的儿子斋藤正彦翻开了她的日记,希望去探寻母亲是如何看待和感受世界的,同时从精神医学的角度去分析母亲患病后的经历。
这是一份宁静、感人的生活记录,也是一次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探索。

翻译 | 诗歌
《玫瑰朝上》
[巴勒斯坦]莫萨布·阿布·托哈 著
李琬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
2025年5月
提名评委:单小海
内容简介:“别吃惊,当你看见
一朵玫瑰在家宅的废墟中
昂首挺立:
这就是我们活下来的方式。”
本诗集直接源于诗人成长和生活在长期封锁中的加沙,且经常被袭击的的经历。作为曾经的孩子、现在的父亲,以及多次军事袭击的幸存者,他见证了破坏和毁灭的残酷循环。但除了炮弹与无人机,这里也有茶香、盛开的玫瑰和日落时的海景。孩子们出生了,家庭延续着传统,学生上了大学,图书馆从废墟中崛起……巴勒斯坦人继续他们的生活,创造美丽,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诗人在本书开头以《巴勒斯坦词典》速写了巴勒斯坦的民众生活,展现了巴勒斯坦人民的集体记忆,并在《作者访谈》中讨论了诗人自己在加沙的经历、他的家庭起源以及他如何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与作者年纪相仿的青年诗人、译者李琬为本书倾情写作了译后记,更充分地介绍和阐释了本书的意义。

翻译 | 回忆录
《侥幸求生》
[美]阿尔·帕西诺 著
陈磊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
2025年5月
提名评委:史航
内容简介:在这本用心书写的回忆录中,阿尔·帕西诺用清晰的记忆和幽默的语言,记录了不羁的少年岁月,青涩的成长经历,和成名后的收获与迷茫。
在每个不知所措的时刻,帕西诺都凭借对表演艺术纯粹的爱找到了拯救和希望。打开本书,我们会感受到年龄带来的智慧,以及智慧背后依然难掩的年轻锋芒。

翻译 | 深度调查
《消融时代:冰川、气候与人类危机》
[美]达尔·贾默 著
杨清波 译
译林出版社
2025年5月
提名评委:宋晨希
内容简介:就在你阅读这行文字时,地球上的冰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独立记者达尔·贾默奔走在气候变化的一线,用翔实的科学数据和触目惊心的现实案例,呈现出一份关于气候危机的全球报道。
作者以共情又不失冷静的新闻笔触,带领你攀登北美最高峰德纳里峰,在太平洋温暖的海水中探寻珊瑚礁的踪影,去阿拉斯加的圣保罗岛寻访最后的海豹猎人,并在佛罗里达的迈阿密市亲身感受城市沉降的风险。
这趟旅途传来的是一道不容忽视却一直被我们所忽视的警告:气候危机正逐年加剧,消融时代已全面降临,而我们仍然熟视无睹。

翻译 | 传记
《我想当数学家》
[美]保罗·哈尔莫斯 著
张十铭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新知
2025年5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在这本被誉为20世纪“数学社会史”的传记中,哈尔莫斯讲述了自己与数学相伴的一生,以及同时代数学家们的种种趣闻。他亲自拍摄或收集了众多数学家的照片,让读者对这一群体产生全面而感性的认识。哈尔莫斯以数学家的角度深入讨论了该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做研究、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环境,同时,他讲述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并以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什么是真正的数学家,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数学家。
哈尔莫斯是数学界难得一见的“大家”,才华横溢、幽默风趣、对生活充满热情。无论是数学爱好者或研究者,还是对数学史和科学史感兴趣的大众,都能从他的传记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翻译 | 非虚构
《海洋明天的样子》
[英]海伦·斯凯尔斯 著
祝锦杰 译 张弛 审校
中信出版集团·鹦鹉螺
2025年5月
提名评委:张英
内容简介:海洋是当之无愧的地球生命摇篮。
化石记录告诉我们:五次大灭绝抹去了地球上超过3/4的物种,不过,每当地球上的生存条件再次变得可以忍受时,新物种就会重新在海洋中繁衍。在全面回顾了海洋的曲折变迁史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无论情况变得多么糟糕,海洋中的生命肯定会延续下去。
可是,进入人类世以后,地球发生了深刻的环境变化,海洋自然无法幸免。过去几十年,每隔十年,北极海冰的面积缩小13%,海洋中背景噪声的强度翻倍;包括洪水、干旱和热浪在内的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世界每年生产的近4亿吨塑料制品,其中绝大部分的归宿是海洋……人类活动带来的复杂影响远超从前海洋面临的危机,而且没有任何先例可以援引。
因此,海洋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现在的行动。这本书将会带我们进入鲸类、鲨鱼、企鹅、珊瑚等海洋动物的领域,这里有日益严峻的地球环境变化的缩影,也有人类为了改善气候变化、海洋变暖而做出的努力,以及许多微小但令人充满希望的积极变化迹象。
海洋就像煤矿里的金丝雀,它的迅速变化其实预示着地球上其他地方将会发生什么。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我们其实都是海洋人。无论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天上下的雨,还是这个宜居的世界,都离不开健康的大海。即便人类世瞬息万变,每个人也能为海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翻译 | 田野调查
《最后的捕鲸部落》
[美]道格·克拉克 著
罗曼 译
西苑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2025年5月
提名评委:顾慧薇
内容简介:印度尼西亚海域隐匿着全球最后一支原始捕鲸部落——拉玛莱拉人。他们驾驶无钉木船,手持竹制鱼叉,与抹香鲸展开生死搏斗。捕鲸不仅是生存所需,更是维系部落信仰与经济的千年契约。然而,现代文明的冲击如巨浪袭来:码头、发电机、手机信号塔撕裂传统纽带,年青一代在DJ音乐与祖训间迷茫摇摆。
作者道格·克拉克深入部落三年,以小说般的叙事记录下这场文化消亡前的最后抗争。书中既有惊险的捕鲸实录,也有萨满仪式、物物交换生态的细腻刻画,更通过个体命运折射出全球化时代的普遍困境。或许成书时,拉玛莱拉文化已不复存在,但这部作品将永远铭刻人类文明的多样与脆弱。

翻译 | 传记
《墓畔回忆录》(全3册)
[法]夏多布里昂 著
程依荣 管筱明 王南方 罗仁携 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后浪
2025年4月
提名评委:单小海
内容简介:夏多布里昂,法国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墓畔回忆录》是他的长篇传记代表作,法国文学史上知名的自传作品,展现了作者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可借此窥见法国大革命、波旁王朝复辟前后的历史。以夏多布里昂的人生生涯,自然地划分为四卷,从他的童年时代写起,写到海外逃亡生活,又折回法国,获得拿破仑的赏识等。
本书书写政治、阅读、回忆,对法国社会的变革有卓见。是浪漫主义的散文诗、回忆录,也是政论集、思想文集。各种不同的乐章汇流在一起,构成这上千页的长篇自传巨作。在法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维克多·雨果、马塞尔·普鲁斯特都受过此书的影响。

翻译 | 纪实
《成为一把柳叶刀》
[美]苏珊·波利斯 [美]萨钦·杰恩 [美]戈登·哈珀 编著
白瑞霞 译 周一 审校
湖南人民出版社·回聲ECHO
2025年6月
提名评委:向阳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哈佛医学院学生从学校到医院进行初次实习的社会纪实作品,其中收录的43篇文章展现了医学院不同学科学生在其职业及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所经历的与患者之间的故事与情感体验,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实习时的思考。“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与患者相处”,他们坦诚的分享既记录了患者的真实困境,也反映了医务工作者在照顾病患时所面对的艰难挑战。此外,书稿还附有带教老师的总结,对实习的意义以及医学、医疗的不同侧面进行了很好的概括,也具体而准确地诠释了医者仁术。

翻译 | 传记
《肖邦的钢琴:浪漫主义音乐的神奇之旅》
[澳]保罗·基尔迪亚 著
丁一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25年5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本书论及音乐、音乐家、比较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血腥及其对高雅艺术的冲击,文笔机智优雅,显示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又不拘泥于史料的堆积,是一部难得的好书。作者意在探寻钢琴制作的发展历史,钢琴家在钢琴制作发展中所产生的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肖邦的音乐。可以说本书是一部音乐史、钢琴史,以及文化史。
作者用散文的笔调讲述丰盈的故事,意在探寻钢琴制作的发展历史,钢琴家在钢琴制作发展中所产生的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肖邦的音乐。——《基督教科学监督》

翻译 | 回忆录
《长书当诉》
[英]戴安娜·阿西尔 著
曾嵘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后浪
2025年6月
提名评委:宋晨希
内容简介:本书是戴安娜·阿西尔43岁时撰写的第一本回忆录,首版于1962年。
它源于阿西尔的外婆临终时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这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当阿西尔回答,外婆通过爱和被爱创造出这个家庭,没有外婆,这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时,外婆又问道:“你真的认为这些值得吗?”给出肯定答案的阿西尔,其实心里充满了困惑与担忧——要是一个女人,从来没有机会或错过机会去创造这样的东西,情况会怎样呢?
阿西尔自己就是这样的女人。在这本回忆录中,她讲述了自己原本无忧无虑、循规蹈矩的恣意人生,怎样在未婚夫参战后的变故中骤然落幕,以及在梦想崩塌、身份迷失的漫长挫败感与孤独中,她又是如何一寸寸将自己从泥沼中拔起,最终通过写作,重建了自我,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我即是我,是广阔世界的一部分,不需要别的证明或理由。

翻译 | 诗歌
《你的沉默让我胆战心惊:杰克·斯派赛诗选》
[美]杰克·斯派赛 著
肖水 白哲翔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5年6月
提名评委:韩敬群
内容简介:本书为杰克·斯派赛作品精选集,包括《“诗如魔法”工作坊》《仿洛尔迦》《比利小子》《以太城的首领》《阿尔蒂尔·兰波的虚构传记》等斯派赛经典作品。
斯派赛是艾伦·金斯堡、罗伯特·邓肯、肯尼斯·雷克斯罗斯、理查德·布劳提根等一众名人背后的诗人,开创了独到的诗歌语言,追求诗歌的魔法效应,以信件、小说、注释,任何你能想得到的形式写诗。被公认为美国后现代诗人中最有趣、最苛刻和最有价值的诗人之一。
是时候让这个已然逝去六十年的老诗人,带给诗歌一些新东西了。

翻译 | 随笔
《人类的良心:雨果人生随笔》
[法]雨果 著
程曾厚 译
花城出版社
2025年6月
提名评委:张英
内容简介:《人类的良心:雨果人生随笔》精选雨果的重要随笔、书信、演说等,记录了雨果从法国贫弱群体的发声者到全球受压迫者辩护人的思想升华,全面展现了他对社会正义、人类尊严的深刻思考。
本书还特别收录中文首译的雨果经典篇目,为读者呈现一个《悲惨世界》背后,超越文学巨匠的雨果——捍卫人类尊严的斗士。

翻译 | 书信集
《何处为家:雪莉·哈扎德和唐纳德·基恩的书信情谊》
[澳]布里吉塔·奥卢巴斯 编
王璨 译
东方出版中心·耕泽文化
2025年5月
提名评委:刘羿含
内容简介:本书是享誉世界的日本文学研究者唐纳德·基恩和澳大利亚著名作家雪莉·哈扎德长达三十年的书信集。他们发现了一种建立在对文学和文化的共同兴趣以及人文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深刻联系。本书以112封信件,分享了两人在第二故乡塑造新生活和自我的经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了解这两位杰出人物的工作和成就。他们博学且文笔优美的信件追溯了他们的友谊,叙述了关于移居生活的场景,并记录了一种独特的知识分子生活方式,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性光芒。
.jpg)
翻译 | 回忆录
《何以为名》
[英]莱姆·西赛 著
王梓涵 译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2025年5月
提名评委:顾慧薇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由英国知名作家、诗人莱姆·西赛讲述自身成长经历的个人回忆录。因母亲的埃塞俄比亚血统,莱姆自幼饱受歧视。他出生后,身为埃塞俄比亚留学生的母亲,因英国当时对未婚妈妈的政策,无奈返回故乡,将他交予领养机构。本应被妥善收养的莱姆,却遭收养家庭遗弃,只能辗转于各儿童收容机构,身世被隐瞒,受尽欺骗、冷遇、歧视与身心暴力,还饱受抑郁症和焦虑症困扰。但他从未停止探寻“我是谁”。17岁时,他终于知晓真相,了解自己名字背后“为什么”的寓意,恰似他对身份的执着追问。
书中,作者以诗意笔触展开自我追溯之旅,穿插大量领养机构和社会服务部门的档案信件,从客观视角还原事件,展现当时英国社会现状与相关群体生活。这个混杂着不幸与希望、谎言与信任、残忍与救赎的故事,深刻探讨了家庭与爱的真谛。

翻译 | 评传
《葛饰北斋:近代日本的天才画狂》
[法]亨利·福西永 著
张露微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拜德雅
2025年6月
提名评委:张英
内容简介:本书是法国艺术史学家亨利·福西永对日本艺术家葛饰北斋之艺术生命的全面概述与评析。第一部分“北斋的经历”探索了北斋的生命历程,阐述了出身葛饰区的农民,通过学习雕刻版画、日本各流派绘画技艺、西方艺术与透视知识,成长为一名浮世绘艺术大家。第二部分“北斋的艺术”分别从灵感、画风、色彩三个角度切入,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北斋艺术的特征,即饱含生命的形式与运动。
本书另附一篇“导言”与一则“结论”。通过本书,福西永全面阐述了日本艺术与欧洲艺术的差异,揭示了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绘画生涯与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以及其对近代日本和西方艺术世界的深远影响。

翻译 | 谈话录
《生而液态:齐格蒙特·鲍曼与年轻人的三场对谈》
[英]齐格蒙特·鲍曼 [意]托马斯·莱昂奇尼 著
王舒宁 邹卉颖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科书院
2025年6月
提名评委:刘羿含
内容简介:鲍曼用“液体”来比喻“现代”这一时间范畴。液体不像固体,既没有固定的空间外形,也没有时间上的持久性。这一时代的模式,不再是“已知的、假定的”,更不是“不证自明的”;它们中有许多是相互冲突的,需要重新分类。
鲍曼逝世前,他正着手“创作”这部短篇作品——与意大利记者托马斯·莱昂奇尼(恰好比他年轻60岁)展开对话。在这些思想交锋中,鲍曼将目光投向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世代,即那些“生而为液态”、在持续流动的社会中感到适应的人群。文身、时尚、消费经济、霸凌、恶的平庸化、网络、线上约会等当代议题,在这本简明的著作中得到了极具洞见的阐释。
在流动的现代性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拥有一些手段、一些资源、一些能力、一些技能;但在潜意识层面,每个人都不禁会不断问自己:我能用这些做什么呢?
在鲍曼离开这个世界前最后的日子里,他依然致力于完成他的使命:用文字引领后辈,拉着他们的手,帮助他们真正认识和解读这个世界。

翻译 | 散文
《树》
[日]幸田文 著
史诗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未读
2025年6月
提名评委:顾慧薇
内容简介:“就像人各有履历一样,树也如此。”
从北海道到鹿儿岛,从儿时对姐姐的嫉妒,到成年后对女儿的遗憾,本书记录了幸田文在13年间与树木的15次“交流”。她以一双极具洞察力的眼睛凝视着树的来路和归处,在这些回忆和感受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倒木更新的鱼鳞云杉、沉默的巨杉、改变容貌的扁柏……它们在经历了生命的洗礼之后依然美丽,它们开始诉说那些隐藏的情感……

翻译 | 自传
《K君的档案》
[匈]凯尔泰斯·伊姆雷 著
杨永前 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后浪
2025年6月
提名评委:张英
内容简介:2002年,凯尔泰斯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瞬间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噪,各种关注、误解,随之而来。四年后,他出版《K君的档案》作为回应。全书以匿名对话的形式回顾过往,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走向,串联起线索,带出矛盾却又警醒世人的洞察。这部自传,展现凯尔泰斯“简洁中略带偏斜”的鲜明文风,以及坚定不移的坦诚特质。

翻译 | 诗歌
《桥:哈特·克兰诗全集》
[美]哈特·克兰 著
陈东飚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5年5月
提名评委:刘羿含
内容简介:《桥:哈特·克兰诗全集》为著名的美国诗人哈特·克兰短暂一生所创作的全部诗作,该诗集由诗歌翻译家陈东飚翻译。
没有哪位美国诗人像哈特·克兰那样迅速地改变了诗歌的进程。在他那困扰而短暂的一生中,克兰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现代语言,将继承自上一世代的华丽修辞,象征主义的玄奥迷狂与超验主义的灵性直觉和宇宙视野融入其独具意味的“隐喻逻辑”之中,打造出一种高度现代与浪漫的诗歌,其深远的文学与文化影响持续至今。
他身后声誉日隆,现在已被公认是爱默生、惠特曼、迪金森、弗罗斯特、史蒂文斯、艾略特这个序列中重要的美国诗人。他的代表作《桥》亦成为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作之一。
欢迎读者关注“探照灯好书”微信公众号,留言、点赞、点“在看”并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支持你喜欢或者想读的作品。
值班编辑 | 海天湖
值班主编 | 顾慧薇